一、请问什么镜头德味最浓?
用德国产的蔡司和莱卡镜头,可获得德味的拍摄效果。
这个问题虽然不知道,不过还是支持你一下!
二、2.8/1.4徕卡镜头怎么这么贵
徕卡大光圈镜头都非常贵
提起徕卡镜头,第一个想起的词就是“德味” !那么德味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一般来说,德味是指镜头味儿
焦内细腻 郊外柔和
暖色温馨 冷色锐利
德国工业产品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德制镜头作为日耳曼的骄傲尤为突出
主要以徕卡、蔡司、禄来、施耐德为主
当然其中以徕卡最为突出
所谓的大光圈并不只是简单增加镜头口径。所有光学镜头都会存在一定的像差,在一些情况下比如镜片镀膜、球差、散景、色散、畸变等,这对成像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尤其在比较大的光圈下拍摄,矫正各种像差会更加困难。为了增加几档光圈,整支镜头的镜片结构排列设计复杂性说是成几何上升的一点也不夸张。要改善最大光圈成像质量,镜头在研发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比如在结构上改良镜组设计,用料上采用昂贵的萤石玻璃,加入超低色散镜片之类,甚至手工研磨非球面镜片。在欧洲劳动力是相当昂贵的,徕卡镜头镜片的打磨以及装配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技师手工完成,人工成本也是相当大的。
或许所有摄影器材的性能与价格之间都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最极端的栗子是我们常说“用十倍的价钱买两倍的性能”。所以不要指望付出多少旧有多少回报。至于徕卡的价格,一是产量低,小作坊式的企业和日系生产线没法比,二是人工成本高,德国熟练技工的薪资和东南亚劳动力薪资直接差好几个量级,三是企业文化不一样,徕卡从来没想过要占领市场,人家自己玩自己的小众和品质玩得很开心,但是用户必须为成本买单。
一枚好的镜头,是可以历经时间考验的,你看现在二手市场上还有许许多多徕卡“老头”,成像素质依然可圈可点,也受到一些玩家的追捧。再加之光学技术的发展比起电子技术来说还是很缓慢的,所以一枚 “好头”,用上个几十年不成问题。
徕卡为什么这么贵?其实很简单,他的成本本身就很高。首先从物质成本上来说,镜身金属,镜片.... 至少他真的是玻璃。随着技术进步,相对廉价的塑料材质越来越可靠,树脂类镜片也越来越成熟,所以我们总能在某些相对便宜的日系镜头上看到他们的身影。另一方面就是各位知友提到的人力成本了,徕卡镜头在德国组装,人工制镜在整个制作环节中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因此贵也是正常的。另外由于经营理念、市场定位还有德国人骨子里的骄傲等原因,徕卡注定不会走日系批量生产的道路,而偏向奢侈品的定位也是其价格偏高的原因之一。
大光圈镜头的通光量与景深也是一大优势。除了上面提到的大光圈的焦外效果,它的通光量大才是吸引更多专业用户的绝招。进光更多,就可以保证快门速度,得到画质更佳的成像。
比如在弱光环境下,很多小光圈镜头可能就直接拍不了,而大光圈镜头却可以。还记得Leica 50mm f/0.95 的广告语吗:“在微弱烛光下,依然可以手持拍摄”,所以比起 “味道”、“刀锐奶化” 这种心里的暗爽,大光圈镜头可以拍到更多场景,这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为什么这支镜头这么贵?大概是因为“巨大、迷人的镜筒,如同一汪深渊”,“展现了顶尖光学品牌的顶尖技术”,而且“我能拍到的,你拍不到” 吧!
以ASPH(非球面镜片)为例,日本厂商的产品上,ASPH已经被用烂了,再廉价的镜头上没有几片ASPH都不好意思摆出来,那为什么徕卡的ASPH镜头卖的那么贵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徕卡的ASPH是手工研磨的,而尼康佳能所大量生产的镜头中的镜片都是模子浇注出来的,所以徕卡的产量低,成本高。要说画质,手工研磨和批量浇注到底差别多少不好说,但是手工研磨的肯定有优势,为了获得那么一点点的提升而花上好几倍的价格值不值,那就是见仁见智了,但徕卡选择了追求极致。
因为质量好
三、解释一下镜头的德味
整体色调是有一点,然后还有所谓的空气感。我的理解是立体感,因为画面是2维图像,之所以人吗觉得有空间感是因为自己在脑海中补充了深度。德味的感觉让这方面的补充显得更清晰吧
四、照相机成像方面 说它有德国风格 有“德味” 是什么意思?
色彩浓艳..细节丰富...稍微泛黄的感觉.锐度也还可以
不过我觉得最好的还是那种抹不开化不掉的油润的感觉..油画般.很梦幻..很美..有一种回归中世纪颜色的感觉..德味大意如此
五、何为:“德味”
通常是指 红、蓝色 尤其是红色表现浓郁 色彩过渡自然(所谓的油润)
这种东西很主观的,我也用过德国原产的蔡司头,实际上就那么回事,没有太大区别,反正我是很难分辨所谓的德味,甚至咱们显示器的不同都会抹杀所谓的“德味”
六、请问下大家德味的特点,怎么能调出德味来。
首先,这种后期方式不是我原创,只是借鉴然后绍给大家。
其次,这种后期方式在欧美新闻记者,自然摄影师中广泛使用,最后,别说我什么,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这种后期方式,如果你知道了算我孤陋寡闻,如果不知道那就看看吧,也许有用得着的。如果你喜欢,那么试着调调看。
由于后期方式比较简单,我就留到后面说,前面先喷会儿~
先来说说“德味”吧,这个德味其实就像空气感一样没法说,都是没影的东西,说这个是德味他就是,说不是他就不是,德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价格,2000买个镜头就没有味道,炒到20000立马德味十足(借鉴某耐克镜头说~)。但德味确实是一种成像风格,这种风格无非就是阴影冷,高光暖,成像锐利,对比强烈,高光阴影部分不会走极端(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就是看了很舒服),数码时代这种风格是可以模拟的。
步骤:
1.打开RAW文件,主要调整色温,曝光,恢复,对比度,其他参数看情况。个人喜欢色温偏冷,曝光欠一档,恢复百分百,对比40,再加一点小暗角。
2.打开文件,用lab模式,明度部分百分之20左右滤色,百分之USM百锐化,下面两个都是百分之40柔光(柔光细节清楚,叠加色彩好,建议你们自己试试看喜欢哪个)。然后回到RBG模式,如果想这样就出照片,调节一下色彩平衡,最简单的就是阴影蓝色,高光黄色,不要太多,否则会偏色。
3.如果想继续让图片细节多一点,复制图层,然后Ctrl+L 调色阶 个人呢喜欢10 不动 235 。然后再Ctrl+j复制图层,去色,再复制 反相,然后添加高斯模糊,不透明度50% 选择柔光或者叠加。然后把去色图层调整不透明度,一般我是10%左右, 再色彩平衡,色相什么的调整一下,就可以出片了。
这种后期的方式就是没有锋芒毕露,外行人看不出后期过,色彩也很舒服。
调整“德味”的一点心得,阴天,早晚,高ISO容易调德味,因为光比小(是这么说吧)